江西住院醫(yī)師全科醫(yī)學內科問答題每日一練(2016.11.12)

來源:考試資料網
1.問答題

計算分析題:
甲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2013
年初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為66萬元(全部由存貨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余額為0。假定2013年及以前適用稅率為33%,預計2014年稅率將變?yōu)?5%。2013年發(fā)生的相關交易及事項如下:
(1)年末存貨成本為1600萬元,未簽訂合同,預計市場售價為I220萬元,預計銷售費用及稅金為20萬元。
(2)7月1日購入一項非專利技術,支付買價6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年數(shù)總和法計提攤銷。稅法規(guī)定采用直線法攤銷,使用年限、凈殘值與會計規(guī)定相同。2013年末該非專利技術的可收回金額為420
(3)8月份為關聯(lián)公司乙公司的貸款2000萬元提供擔保,約定如果乙公司到期無法償還借款,則甲公司應償還借款本金的40%。2013年末,甲公司獲悉乙公司發(fā)生嚴重財務困難,很可能無法歸還上述銀行借款。稅法規(guī)定,擔保支出購入一部分股票,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
另支付手續(xù)費3萬元。2013年末該部分股票的公允價值為1000萬元。
(5)因違法經營被處以罰款30萬元,尚未支付。
(6)2013年甲公司實現(xiàn)利潤總額5000萬元。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1)根據(jù)上述資料(1)~(5),逐項計算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金額;
(2)計算甲公司2013年應交所得稅金額,以及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項目、“凈利潤”項目應列示的金額;
(3)編制甲公司2013年與所得稅相關的會計分錄。
(答案中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4.問答題

計算分析題:
2011年1月1日,A公司銷售產品一批給B公司,價稅合計為1000萬元,款項尚未收到。因B公司發(fā)生財務困難,至l2月31日A公司仍未收到款項,A公司為該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100萬元。2011年12月31日,B公司與A公司協(xié)商,達成重組協(xié)議如下:
(1)A公司同意B公司以現(xiàn)金50萬元、設備一臺清償部分債務,設備原價為200萬元,已提
折舊為100萬元,公允價值為150萬元;同時將部分債務轉為對B公司的投資,A公司由此取得B公司普通股票50萬股,股票面值1元/股,市價4元/股;A公司取得的股份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
(2)A公司同意免除B公司以資產抵債和將債務轉為資本后剩余債務的50%,其余債務延期至2013年12月31日償還,并按年利率5%計算利息,展期期間內,如果B公司某一年的年利潤總額超過500萬元,則該年的年利率上升為8%。利息于每年末支付。重組日B公司預計2012年和2013年的年利潤總額均很可能超過假定B公司2012年度利潤總額為600萬元;2013年度利潤總額為300萬元。不考慮相關2012年末B公司支付利息時所做的會計處理是借記財務費用24萬元,貸記銀行存款24萬元。
(1)判斷債務重組日B公司是否需要確認預計負債,并說明判斷理由。
(2)計算債務重組后B公司債務的賬面余額。
(3)分別計算B公司的債務重組利得和A公司的債務重組損失。
(4)判斷B公司2012年末支付利息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說明正確的會計
(5)編制A公司2012年收到利息的會計處理。
(6)編制B公司2013年末支付利息的會計(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5.問答題

計算分析題:
A公司為某市屬國有企業(yè),按有關規(guī)定應于2009年1月1日開始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準則。該公
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準則后,符合投資性房地產定義的房地產,均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xù)計量,假定對于會計差錯涉及應交所得稅的,稅法均允許予以調整。
資料一:A公司按有關規(guī)定于2009年1月1日開始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準則,有關資料如下:
(1)A公司將所得稅的核算方法由應付稅款法改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2008年末,資產負債表中存貨賬面價值為50萬元,計稅基礎為55萬元;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150萬元,計稅基礎為110萬元;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為15萬元,計稅基礎為0。
(2)A公司有一項房地產,自2008年初開始對外經營出租,原價為4000萬元,至2009年1月1日,已計提折舊240萬元。2009年1月1日,該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3800萬元。稅法的折舊方法、折舊年限、預計凈殘值等與原會計上的處理一致。
資料二:2010年度,A公司發(fā)生或發(fā)現(xiàn)如下
事項:
(1)A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購入管理用機器設備一臺,原價為2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不考慮凈殘值因素),按直線法計提折舊。由于技術進步的原因,從2010年1月1日起,決定將原估計的使用年限改為8年,同時改按年數(shù)總和法計提折舊。
(2)A公司2010年1月1日發(fā)現(xiàn)其自行建造的辦公樓尚未辦理結轉固定資產手續(xù)。該辦公樓
已于2009年6月30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并投入使用,A公司未按規(guī)定在6月30日辦理竣工結算及結轉固定資產的手續(xù),2009年6月30該在建工程科目的賬面余額為1000萬元,2009年12月31日該在建工程科目賬面余額為1095萬元,其中包括建造該辦公樓相關專門借款在2009年7月~12月期間發(fā)生利息25萬元和應計入管理費用的支出70萬元。A公司預計該辦公樓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3)2010年5月15日,A公司發(fā)現(xiàn)該公司2009年6月20日取得的一項投資性房地產(建筑物,已于取得時對外出租)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xù)計量。該項投資性房地產的原價為2000萬元,A公司預計其使用壽命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直線法于每年年末計提折舊,稅法上的折舊年限、折舊方法、預計凈殘值與之一致。該項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xù)可靠的取得,2009年12月31日的公允價值為2800萬元。
(4)A公司于2010年5月25日發(fā)現(xiàn),2009年取得一項股權投資,對被投資方不具有重大影響,取得成本為300萬元,A公司將其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末該項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為400萬元,A公司將其公允價值變動100萬元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企業(yè)在計稅時,沒有將該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要求:
(1)
根據(jù)資料一,編制A公司的有關會計分錄;
(2)判斷資料二中各事項分別屬于何種會計變更或差錯,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如果屬于會計估計變更,要求計算對本年度的影響數(shù)。(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單位以萬元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