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某高速公路膨脹土路塹段,長480m,挖深8~9m,右側為順層邊坡,巖土層傾角為12°~15°,結構面內摩擦角為5°,黏聚力為12kPa。邊坡加固防護方案如下圖所示。
施工單位采用如下圖所示的工藝流程組織施工,于4月完成該路段邊坡施工。
當年6月,在雨水作用下該邊坡發(fā)生了部分滑坍,施工單位認為是原設計不合理所致,因此提出了下圖所示柔性支護結構方案,并按相關程序報批變更設計。
【問題】
1.指出圖中A、B分別代表的施工過程。
2.說明對該路段路塹護坡變更設計應采取的正確程序。
3.結合圖中說明土工格柵與土之間的三種相互作用。
4.結合地質情況說明圖中碎石層的作用。
5.結合示意圖,說明“種植土+種草”有哪幾種作用。
背景: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一級公路M合同段路面施工任務,起點樁號K16+000,終點樁號K37+300,路面面層為26cm厚C30水泥混凝土,采用滑模機械攤鋪施工,施工單位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條件,通過方案比較后繪制了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圖如下。
圖中拌和樓由物料貯存系統(tǒng)、攪拌主機和電氣控制系統(tǒng)以及其他附屬設施等組成。
由于路面較寬,面層在縱向分兩次鋪筑,施工單位按要求設置縱向施工縫,施工縫采用平縫加拉桿型。施工中,監(jiān)理工程師發(fā)現個別拉桿松脫,個別拉桿漏插。根據面層施工特點,施工單位配置了間歇式拌和樓、裝運機械、滑模攤鋪機、挖掘機、拉毛養(yǎng)護機械。
問題:
1.列式計算水泥混凝土拌合料的平均運距。(單位以m計,保留一位小數)
2.寫出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圖中A區(qū)、B區(qū)的名稱,補充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的基本組成系統(tǒng)。
3.結合該路面施工方法,指出應在何時采用何種手段插入拉桿。
4.針對監(jiān)理工程師發(fā)現的問題,施工單位應如何處理?
5.補充至少兩種面層施工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