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祝父強許祝英臺婚配馬文才的情節(jié),反映了東晉仍然沿襲西周確立的父母之命婚姻締結原則 B.粵劇《斬娥》中,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斬刑的案件,反映了元代對誣告等行為嚴加處罰的具體法律規(guī)范 C.昆曲《十五貫》中,況鐘對婁阿鼠偷盜十五貫殺死店主尤葫蘆案調查取證的故事,反映了清初明律令、重調查、唯證據的審案觀念 D.京劇《徐九經升官記》中,徐九經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唱詞,反映了清末為官清明、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觀念
A.《幼學瓊林》:“世人惟不平則鳴,圣人以無訟為貴” B.《弟子規(guī)》:“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C.《增廣賢文》:“禮義生于富足、盜出于貧窮” D.《女兒經》:“遵三從,行四德,習禮義,看古人,多賢德,為法則”
A.應由九卿、詹事、科道及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等重要官員會同審理 B.應在霜降后10日舉行 C.應由大理寺官員會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辦司會同審理 D.應在小滿后10日至立秋前1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