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某地方政府準備修建鄉(xiāng)村公路網,其宏觀目標定位:"改善當地基礎設施條件,幫助農民擺脫貧困"。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的項目目標層次包括下列因素。(1)改善農副產品運輸條件,溝通與外界的聯系渠道。(2)推動當地農副產品加工業(yè)的發(fā)展。(3)上級政府財政撥款5000萬元,以工代賑投入300萬元。(4)完善該地區(qū)鄉(xiāng)村公路網的建設,實現村村通公路。(5)預計用工5萬人/月,用時3年。(6)建成四級公路240km,各類橋涵50座。(7)由省公路設計院勘察設計,縣公路局負責建設管理。(8)由鄉(xiāng)村政府負責征地和拆遷安置。(9)建立鄉(xiāng)村管理機構。(10)鄉(xiāng)村全年農民人均收入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以上。根據上述分析,為編制本項目的邏輯框架矩陣表,負責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咨詢工程師對本項目各層次的目標進行了分析,并用"如果、那么"的邏輯關系自下而上對縱向邏輯關系進行了檢驗。為了體現民主決策,當地政府要求采用參與式方法,征求有關社會成員對公路建設規(guī)劃方案的意見。組織者對參與人員提出如下要求。(1)盡可能針對關鍵性社會問題發(fā)表意見,不要面面俱到。(2)參與者要具有較高學歷,以便發(fā)表專業(yè)見解。(3)要求參與者以普通話作為交流語言,以便提高溝通效率。(4)要求參與者是男性公民,更敢于表達不同意見。在參與式評價中,組織者對參與人員提出的要求哪些可???哪些不可???
答案:
在參與式評價中,組織者對參與人員提出的要求(1)和(3)是可取的,而(2)、(4)不可取。